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20的文章

番外篇 數值天氣預報模型

圖片
  番外篇 數值天氣預報模型 班級 : 土木三乙   學號 : 107340220   姓名 : 羅茗葳   日期 : 2020/11/26 這是一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(NCEP)的天氣網站,這裡可以看到各地區的各項氣候參數,如降水、風暴軌跡等,可以看到預測的氣候軌跡。 參考網站 : https://www.weather.gov/mqt/fitz_nwp https://mag.ncep.noaa.gov/model-guidance-model-area.php Google 關鍵字 : 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application

數值天氣預報 - 3

圖片
  數值天氣預報 - 3 班級 : 土木三乙   學號 : 107340220   姓名 : 羅茗葳   日期 : 2020/11/25 由於大氣是一個複雜的系統,初始條件(已知狀態)的小誤差會被放大而變成大誤差(小誤差可能是海洋上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沒有氣象觀測站,而產生數據的誤差),因為目前無法完全確定大氣初始狀態中的每個細節,圖一中表示當初始條件不同時,在一開始差異不大,但往後一周會完全不同。 集合預報 : 在不同的初始條件,各自運算出不同的結果,而這些結果都是有可能性的。圖中紅線為最佳的預測,藍色圖塊為所有可能發生的預測 參考網站 : https://www.metoffice.gov.uk/research/weather/ensemble-forecasting/what-is-an-ensemble-forecast http://www.atmo.arizona.edu/students/courselinks/fall16/atmo336/lectures/sec6/weather_forecast.html Google 關鍵字 : 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application 圖一 圖二

氣候模型解析 - 2

圖片
  氣候模型解析-2 班級 : 土木三乙   學號 : 107340220   姓名 : 羅茗葳   日期 : 2020/11/17 這是補充前篇氣候模型解析的不足,前面氣候模型分析時有提到 空間分辨率 ,是將複雜的氣候系統"網格單位"化,基於一些基本物理學的方程式控制著氣候系統,下圖從1970年至2007年間逐漸增加氣候條件到氣候模型中,當條件越多或網格距離越小,則空間分辨率越高,計算時間也拉長。而FAR(First AR)、SAR(Second AR)、TAR(Third AR)、AR4、AR5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(IPCC)一至四次的全球暖化評估。而這篇文章中解釋到 時間分辨率 最常見的是跨越式法 leapfrogging method,大致是利用目前時段的氣候條件來推算下一時段的氣候,與空間分辨率相同,當時間步長越短代表越高分辨率,也代表花更多的時間計算。 北極冰融冰速率、結冰量增加或形狀改變了,這可以寫一串程式,但還有若雲出現、若雲散了或者下雨了,又再要另一串程式,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被吸收或反射、風改變洋流、植被從土壤中傳輸水分,這些全部都可以各自成為一個可考慮的條件,把所有條件納入形成系統,但又得考慮系統被改變時,如地球軌道、太陽週期改變、火山爆發(微粒噴入平流層,改變地球的輻射平衡,使較少能量進入地球,導致地球變冷)、生質能燃燒、臭氧層破洞、森林砍伐、溫室氣體等。當 基本物理量形成的系統 與 改變系統的因素 都加入氣候模型,是可以達到與實際觀測到的變化類似或完全模擬,以致實現預測未來。這就像基礎工程的計算邊坡穩定與擋土牆側力來設計擋土牆,或者用水文學的IDF曲線來設計降雨強度、DAD曲線來設計水利工程,我們也可以利用氣候模型來改善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。 參考網站 : https://www.carbonbrief.org/qa-how-do-climate-models-work file:///C:/Users/NTUT-CE/Downloads/%E6%88%90%E6%9E%9C%E5%A0%B1%E5%91%8A_%E6%B0%A3%E5%80%99%E8%AE%8A%E9%81%B7%E5%B0%8D%E6%B0%B4%E7%92%B0%E5%A2%83%E4%B9%8B%E8%A1%9D%E6%93%8A%E8%8

番外篇 - 氣候站

圖片
  氣候站 班級 : 土木三乙   學號 : 107340220   姓名 : 羅茗葳   日期 : 2020/11/12 對於上次GCM介紹有提到網格中的氣候參數(如風速、濕度、降雨量等),這些都是需要量測的,而這些數值可以利用氣象站測得,若需要更高解析度的網格,以提高氣候模擬的精確性,則網格需再縮小,這也代表氣象站的數量必須增加,如第一篇文章所介紹到的 自動氣候站(AWS) ,將站所在位置的天氣狀況(如溫度、氣壓、風速等參數)條件輸入,進行監控、紀錄。但若網格在更細緻或是 附近沒有氣象站的情況 呢,在第二篇文章介紹到了 虛擬氣候站(VWS) ,虛擬氣候站是利用下載氣候數據經計算後整合,使用了人工神經網絡(ANN)與Hardlim將自動氣候站的每日數據(如溫度、降水、濕度、風速等參數)進行插值, 1. 且用了sigmoid、雙曲正切hyperbolic tangent (tanh)、softsign and rectified linearunit (relu)來激活函數。 2. 為了對比人工神經網絡插值,用了反距離權重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、反距離平方權重inverse-squared distance weighting 、多線性回歸multilinear regression and 隨機森林回歸random forest regression。 3. 為了驗證模型,從每日數劇中刪除一個隨機氣象站,並將插值與實際氣象站比較。 4. 在夏季、冬季月份進行插值,以檢查更多極端現象期間模型的功能,結果為插值方法對於一年期間的溫度等變量R^2最高為0.98,且冬、夏模型準確性較低。 參考網站 : https://www.bioenergyconsult.com/weather-monitoring-station/ 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00521-020-04727-8 Google 關鍵字 :  virtual weather stations、automatic weather monitoring station

氣候模型解析 - 1

圖片
  氣候模型解析 班級 : 土木三乙   學號 : 107340220   姓名 : 羅茗葳   日期 : 2020/11/06 文中主要介紹到分辨率的重要概念,分辨率又分空間分辨率與時間分辨率。 空間分辨率 : 為模型中的網格單元大小,因地球表面上溫度、風速等,不斷在變化,即使超級計算機也無法完整計算,而網格的概念為計算一個點的值(溫度、風速),若為分辨率100km的模型,則從點向東、西、南、北移動100km在測一次,也可呈現高分辨率的模型網格(如50km、25km),提供更精細範圍內來預測未來的氣候,但也需要更強大的計算機,同理,也可以向上延伸至大氣層。 時間分辨率 : 為模型中的時間步長,與空間分辨率一樣,若太精細,則需要付出計算時間的代價,且如果花費太長的時間計算,經過太多"模型世界"的時間,反而變得不準確 參考網站 : https://www.climate.gov/maps-data/primer/climate-models http://eo.ucar.edu/staff/rrussell/climate/modeling/climate_model_resolution.html Google 關鍵字 :  what is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、what is 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